在佛教中,观音菩萨被认为是普度众生的救世菩萨,慈悲心、智慧光辉自观音身上闪耀。观音灵签是众多信徒祈求观音菩萨庇佑保佑的重要途径之一,其中一张灵签即为认贼作子观音灵签。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认贼作子观音灵签的含义及出现的原因。
观音菩萨在佛教中也被称为“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”,本来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布施童子,后来修行成仙,成为观音菩萨。观世音菩萨以无边的慈悲心和精湛的智慧来救度众生。在佛教中,观音菩萨是众神之首,被誉为“观"-千手千眼观音,“音"-普贤云礼观音,“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”.观音菩萨以“ 海量大慈,深广大智 ”代表慈悲与智慧的境界。
“认贼作子观音灵签”是道教信仰中一种神灵文化,其源由与佛教观音菩萨的有关,其灵签上面有着一位美丽慈悲的观音菩萨像,配合上头上的福德二字,而名为“认贼作子”。观音菩萨认贼作子,就是皈依在佛门下,可以成为佛教中的子民,从而获得观音菩萨庇佑,平安幸福。
而“认贼作子”,如其字面意思的表述,就是“把盗贼当自己的儿子”。从根本上来说,它的实质就是在讲“仁”,即怀着一颗仁慈、宽容的心,去呵护、包容、关心身边有所罪恶的人,像把自己的儿子一样,悉心呵护,将他们带回正途。
因为这张灵签上的信仰背景就是观音菩萨,而历经岁月的沉淀,公元10世纪的道教中,便有了认贼作子的观念。此观念就是将一切人视为自己的兄弟,而不以贫富、人种和身份而论,它的内涵也深入到达每个人的日常居中中去,让我们在修身养性、实践中觉醒自己生命的意义,去呵受生命中每一刻的温暖与感动。
道家《搜神记》〈伯夷传〉记载了一个关于“认贼作子”的故事。据小说所载,伯夷兄弟在商朝末年,因不能容忍昏暴之政,反而辞去咎负齐的官职而遁居。两人带着破衣干粮,靠吃野菜谷子度时。他们从来都不杀牛犊,每次过关都会丢掉所有食物,让来者取之。路过们议论纷纷:“不杀不吃,遇到,汝兄弟恐怕要饿死。”伯夷兄弟听了不以为意:“君子以义为首,以利为次,积德者坎之,累德者泉之。上天定命,不可妄改。”有一天,一群流寇饥饿难耐就闯入了伯夷的山居一掠而光了他们所有的东西。伯夷兄弟着实愤怒,结果却发现这批在疯狂的抢劫之余,对他们非常关切诚恳,甚至给了他们自己一点存活的钱物。伯夷甚至认为,自己遇到了“贼就作为子”的机会。搜神记中刻画,伯夷即因此而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,被定为群臣之首。
总体来看,认贼作子观音灵签传递的意义在于向敬信者普及“认贼作子”的思想内涵,遵从自己的心灵,去把所犯的罪错当成别人的过失,去静观心内纯净的世界,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人文精神的美好。不难发现,正是这种“认贼作子”的观念,成就了伯夷兄弟不竟为人所知但却留下值得称颂的一段佳话,也引发了信徒们敬仰和追随观音菩萨,认识到“慈悲为本、宽爱无间”的范畴式人生,不负我终身不离的使命。